气象科技活动周总结 气象科技周活动方案介绍

2022-06-29 15:14:13

手绘百米科普长卷亮相、福建首发气象IP形象标识“福天天”、寓教于乐的气象科普知识网红打卡地……5月23日,作为气象科技活动周的重点示范活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气象科技下乡”活动,在北京和福建共同启动,一系列形式多样、缤纷多彩的科普盛宴等您来分享。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此次活动主会场设在中国气象局和福建省福清市,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西藏、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分会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科技强国气象万千”主题,共同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讲座、送气象科技下乡,以及气象科普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等系列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气象科技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气象科普公园,寓教于乐新阵地

会唱歌的气温雨量音乐柱、自带“电闪雷鸣”的雷电屋、抬头可见仙女星系的科普长廊……走进福清市气象科普公园,不仅可以游览有趣的科普景点,还能亲身感受气象科学的奇妙。

作为福建省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开放式气象科普主题公园,气象科普公园位于溪下湿地公园内,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这里集气象文化知识宣传和游乐赏玩于一体,已成为推动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新阵地。

跟随主持人步入公园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蓝相间、会“唱歌”的气温雨量音乐柱,踩到每个月份的石板钢琴键,对应的气温雨量柱就会亮起并奏响音符。

“黄色气温柱、蓝色降水柱分别体现福清近30年气温、降雨量月平均值,从柱形可以直观地看出福清气温最高是哪个月,平均雨量又是哪个月最大。”现场讲解员介绍说。

再往前不远处,就是一座云朵造型的避雷屋,其内不仅有雷电装置、闪电球、灾害体验区等,还利用VR技术制造了仿真雷电、气象灾害场景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出了云朵避雷屋,沿着标有气象符号的石板路,来到气象科普廊,两侧长廊的展板上是应对各类天气的防范技巧,抬头则看到蓝色梦幻的仙女星系,误以为进入外太空。

此外,公园内还设有水幕秋千、测雨台等。这些景致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效果,还满足了气象文化的宣传效果。

下乡进校园,各地特色抢先看

主场活动精彩纷呈,10个分会场也是亮点繁多,它们将气象科普融入产业发展、粮食生产,增强针对性。

赠送气象科普宣传画报、发放科普知识书籍、互动交流讲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这是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开展气象科技活动周进农村活动的一幕。

湖北省结合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工作,以及“一县一品”特色农业,组织气象科技专家团队,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升农业防御气象灾害能力。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清泉村,气象志愿者们不仅向村民赠送了科普书籍、画册、折页等资料,还组织村民参观了人影作业车、移动气象站等。

四川省则开设了气象专家“流动课堂”,根据不同产业,在其关键时节选派农气专家到田间地头,帮助各企业大户、生产基地指导科学生产。比如在成都崇州“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举办了第一期“百万亩”粮油基地农业气象服务田间课堂。

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林寨古村,那里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而闻名,寨子里留下了不少防洪历史印迹。广东省将于6月启动气象科普研学之旅,组织学生们通过探寻和亲身体验,发现古寨的农业、生活与当地气候之间的联系。

为发挥气象科普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透露,今年,中国气象局将举行观摩交流活动,推广创新性做法和机制,推动全国气象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普长卷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