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成就了哈耶克 但也“伤害”了他

2023-05-25 03:50:1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近日终于读完了由李维森老师翻译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感慨颇多,最重要的感慨就是哈耶克因为诺奖的缘故太容易被大众简单地打上自由主义的标签。但作者读完这本书发现仅仅用“自由主义”这四个字来形容哈耶克显然是不恰当的。哈耶克所倡导的自由的解释更符合于约翰密尔所著的《论自由》的内涵,即一种不侵犯他人权力的自由。由此可见,哈耶克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是有责任的自由。从后面的论述中也能够看出来,正如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有限性”,哈耶克也非常认同人是具有有限性的。由此,他便推论出集权制度相对于自由放任的劣势,因为极权主义的制度太依靠人的判断了,而人又是有限的,所以极权主义必然是不可行的。毫无疑问,这样的论述是十分精彩的,但是后来信奉自由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呢?让我们回到题目,从哈耶克被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那一刻去,他就必然会被大众作为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摇旗者。作者认为这对于一个学者显然是一个悲哀,因为一旦一个学者被大众打上标签,导致所谓的“刻板印象”固化之后,便很少会有人去深入了解他的思考了。哈耶克讲的自由是有责任的自由,现代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违背他自己的信条,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承担自由化的责任。这也就导致当自由化对西方世界有用的时候他们选择自由化,当自由化无用的时候便选择了贸易封闭主义。美国总统杜兰特是这样,特朗普是这样,拜登更是这样。所以我们就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今年的中央和外商的座谈会的时候,美国公司竟然还要求中国金融自由化,即美国对我们进行封闭的同时反过来要求我们开放,这是何其荒谬啊!概观历史,西方每一次的经济自由化过程无不是以榨取未开发国家的租金以实现自己的资本积累。也因此,作者相信这样的自由化绝非是哈耶克想要看到的自由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