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煞人香指的是哪种茶 碧螺春为什么叫吓煞人香

2022-05-07 14:04:57

苏州洞庭山漫山遍野的茶树,是被一场春雨唤醒的。它们发出喜悦的欢呼,较劲似的你追我赶地鼓出芽苞,不几天就展开了嫩生生小手一般的叶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应和着太湖柔和的呼吸,葳蕤成一片茸茸的春意。

村民们也展开了笑颜,一年中采茶、制茶最繁忙的时候到了。他们要赶着时节炒制出碧螺春。将茶树上最嫩的叶芽采摘下来,挑拣、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全手工操作。对村民来说炒制碧螺春是一项生计,更是一种技艺传承。

虽然很多地方都有碧螺春,但最早产于苏州洞庭山,也就是吴中的东山和西山。坐拥太湖,有山有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有利于茶树和果树生长。或出于用心,或无心插柳,村民们将果树和茶树间杂种植,年复一年,茶树、果树的根脉就长到了一起。于是乎根脉相通,气息相融,令人惊奇的是,果树之果竟然有了茶的清香,而茶树之叶有了果的香甜,炒制出来的茶叶亦散发出其独特香气。可以想象当时的茶农是怎样的惊喜,一定是脱口而出:“乖乖,味道香得吓煞人!”于是就有了“吓煞人香”的茶名。这名字乍一听很不雅,其实“吓煞人”是苏州人的常用口头语,有“不得了”“了不得”之意。据说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饮用之后赞不绝口,一问茶名就微微皱起了眉头,略一沉吟,大笔一挥,赐名“碧螺春”。不管传说是否属实,但从形状和色泽来看不仅贴切还富有诗意和内涵,好听也好记。由于碧螺春深得饮茶人喜爱,各地都开始炒制碧螺春。但懂茶人细细品来,就立马能品出不同来。

有外地朋友问我,为什么洞庭山碧螺春与其他地方的碧螺春看起来差不多,口感却不一样?我就跟他讲洞庭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种植特点。朋友恍然大悟,说怪不得呢,洞庭山碧螺春确实是别的地方效仿不来的。后来我特地去山里看村民炒制碧螺春,发现了其奥秘。

村民们炒制茶叶用的还是传统方法,大铁锅、干柴、手炒。干柴是果树修剪下来晒干的枝桠,燃烧时自带果香气,在香气的熏烤之下,茶叶焉能不香?铁锅受热均匀,更易掌握火候。炒制茶叶时烧锅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杀青:锅温190―200℃;揉捻:锅温70―75℃;搓团显毫:锅温50―60℃;烘干:锅温约30―40℃,如此烦琐复杂,炒茶的和烧火的要配合默契,换句话说,炒制碧螺春没有过硬的技艺是不行的。炒制过程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一边揉一边炒,一边炒一边揉,等起锅时,茶叶形状卷曲就像一个个细小而带着绒毛的青螺,真可谓卷曲似螺,白毫隐翠,碧螺春,茶如其名。

好茶须用好水。茶圣陆羽《茶经·煮》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是泡茶最好的水是山泉水。陆羽一生为茶痴迷,在我眼里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三卷《茶经》惊羡古今,可能穷其一生我最多也只能初知皮毛,但泡茶我是有心得的。如今江水和井水不再饮用,自来水含有漂白粉,会影响口感,实在没有山泉水,我会用过滤的饮用水,杯子是透明玻璃杯。碧螺春是茶树第一茬嫩叶采摘制成,极其娇嫩,因此是不能用100℃沸水冲泡的。水烧开后注入玻璃杯中,等水温降到80℃左右,用竹匙取出适量碧螺春,徐徐放入杯中,芽叶入水开始舒展,如婀娜女子翩翩起舞,杯中之水也随之成了莹莹绿色,香气蒸腾,沁人心脾,观之悦心,闻之提神,饮之生津。

我有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心想着用紫砂壶冲泡碧螺春,会不会更好?当然水温也是控制好的,结果发现,紫砂壶冲泡的碧螺春香气更加浓郁。不过,尝试下来,我还是喜欢用透明玻璃杯冲泡碧螺春,因为透过玻璃杯不仅可以看到碧绿晶莹的茶色,还能看到叶芽在水中舒展蹁跹之妙趣。用紫砂壶冲泡,就算倒入白瓷杯中,也只能看到茶汤之色,看不到叶芽之美,总感觉有点缺失。一边观赏,一边品味,这可是从眼睛到心灵的愉悦和享受,悠哉亦乐哉!

最好的碧螺春是“明前碧螺春”,顾名思义,明前碧螺春就是要抢在清明前采摘炒制完成。每年从茶树起芽到清明节,也不过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可见这小小的芽叶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每一芽都浓缩了春天草木之精华。

工作之余,相约好友,坐下来,促膝品茗,笃悠悠,好不惬意。在碧螺春的香气缭绕中,身心像芽叶般舒展开来。(陈雪芳)

关键词: 苏州洞庭山 洞庭山碧螺春 吓煞人香 炒制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