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流创新平台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2022-03-18 16:32:22

构建一流创新平台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学习贯彻2022年河南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课题组主撰人员 河南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博士 任 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厚植创新沃土,前瞻未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链,争创国家创新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深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使得该平台的综合功能效应持续彰显。目前,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超算中心、应用数学中心、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星创天地、临床医学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相互交错、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取得的成效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新突破。近三年,我省新增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超算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3家国家星创天地、16家国家众创空间和14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目前,我省国家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224家(仅限科技厅统计数据)。聚才引才功能进一步增强。培养、引进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了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梯次。目前,我省“两院”院士达24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46人。通过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选拔中原学者73名,其中已有8人成功当选为两院院士;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3人;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9人;中原产业创新领军人才19人。创业孵化功能有新提高。我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在孵企业和团队达2.3万余家,吸纳就业人数达26.8万余人,其中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达4.3万人。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6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826家、当年上市挂牌企业数量175家,获得投融资13.93亿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有新提升。聚焦我省科技创新需求,在共性技术以及基础性、前沿领域持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攻克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如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聚焦我省科技创新需求,在共性技术以及基础性、前沿领域持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攻克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达203项,一批项目成果和装备在蛟龙、航母、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上应用;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53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2项。存在问题一是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少。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缺乏,特别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少。对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够,与建设国家创新发展高地的要求存在差距。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我省是人口大省,但科技创新型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及团队严重匮乏。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难度较大,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平台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还需加强,社会力量研发投入较为薄弱,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和持续发展支撑不够。此外,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等问题。建议对策持续强化品牌建设。以面向我省重大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形成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发展格局。一是谋划争创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优化布局一批省级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三是持续发挥“中原学者”品牌效应,有效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集聚。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聚焦平台载体汇聚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深化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加强政策引领。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动态调整考核机制,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等绩效考核评价,对考核或评估为优秀、良好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实施有序退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一是坚持引进与共建并举,促进高层次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落地扎根。二是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打造科技开放合作高地。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领军人才 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