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这四条电线捋直,然后把发亮部件逐一穿入电线,调整好间隔距离后再用电热风吹一下,要保证塑料收缩包裹严实……”2月16日元宵节刚过,位于舞钢市枣林镇社区返乡创业园区内的一家灯饰加工厂就开始忙碌起来。一边是七八个工人围坐在一起熟练地做着彩灯加工的活,一边是刚来的几个新工人在培训员的指导下学习灯饰加工技术。一眼望去,这些“工人”却与“众”不同,几乎都是头发花白的留守老人。
“这种操作简单易学,没想到短短半个多小时俺就学会了一项能挣钱的硬本领,以后就能靠着加工灯饰挣钱,生活开销实现自给自足了!”培训结束后,该镇直李村60多岁的老人李宝兴说道,并顺便认领了一大捆灯饰材料打算回家后加工。
据了解,这是一家以农村留守老人为主的专门制作、加工和维修彩灯加工厂,灯饰成品是一条条长约几十米的线形串灯,插上电源后色彩斑斓如星星般闪亮耀眼,非常好看。老板是该镇枣林村村民马曙光,今年60岁,是个为人实在、做事踏实又见过世面的能耐人。说起创办灯饰加工厂的初衷,马曙光说:“就是为了圆留守老乡们的一个梦,让村里的留守老龄群众守着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
马曙光与妻子早年在广东中山的一家玩具厂打工多年,后于2011年返乡创办了一家毛绒玩具加工厂,吸收了镇里几十名青壮年妇女就业。加工厂里每天机声隆隆,工人们笑语欢声。2018年的一天,邻村一个60多岁的老妇人路过时好奇地站在厂门口张望,看到年轻人能够干活挣钱一脸羡慕,并和马曙光夫妇说笑着:“人老了,不中用了,要是能像年轻人挣钱该多好!”老人的神情和她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下子就触动了马曙光,“是啊,年轻人有活干能挣钱,老年人也要有活干能挣钱!”这之后,马曙光注意到村里有一大批身体健康且就业愿望强烈的老龄劳动力群体,为了解决老龄群体就业难题,他四处打听适合老龄人干的就业项目,下决心一定要为老年群众“量身定制”就业岗位,之后得知做灯饰加工比较合适且效益不错。在朋友的介绍下,夫妻俩远赴浙江台州临海市的一家彩灯加工厂考察学习、洽谈合作,随后成功创办了这家更适合农村老龄群众务工的灯饰代加工企业。
“干这活不累人又自由,俺老两口不出门每月能挣2000元,不用向儿女要零花钱,干活挣钱有心劲,来回取送多锻炼,心情好,身体好,儿女又省心!”该镇黄庄村黄恒力夫妇常年拿货干活,身体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灯饰加工年龄不限,只要手眼灵活,经过培训都能上岗。实行计件工资,加工数量不限,成品包管回收,技术包教包会,加工时间、地点可以灵活掌握,不耽误干家务和接送孩子,稍稍勤快每月收入1500元不成问题。”马曙光说,由于技术简单易学,加工方式灵活,如今吸引了全镇20个行政村近300名农村留守老龄群众加入,让老龄劳动力群体真正实现了劳有其岗,务有其得。(牛晓远)
关键词: 计件工资 焕然一新 半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