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 智慧手段守护人民安全

2022-04-15 15:29:02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各地不断报告确诊病例,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仍需社会各界继续努力。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通信业推出了一系列抗疫“黑科技”,消杀机器人、智慧广播、无人配送车等,它们凭借零接触、智慧化的优势逐渐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中坚力量;以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5G慢直播为代表的to C应用,满足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需求,对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仍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抗疫“黑科技”在用哪些智慧手段守护人民安全,请看记者盘点。

科技赋能社区防疫更“智慧”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作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道防线,全国各地的城乡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紧急集结起来,凝聚多方力量,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筑起守护家园安全的“铜墙铁壁”。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多数居民严格按照社区防控要求,自觉隔离在家。但要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社区工作者必须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力、物力。针对社区防控人手不足、防疫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各地基层社区充分整合资源,发挥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让社区防疫更精准、更“智慧”、更暖心。

“数字哨兵”站岗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老年人和小孩子没有智能手机扫不了健康码怎么办?江西省南昌县八月湖街道芳草路社区在进出口处增设了“赣通码人证核验系统”,进入者只需行至闸机口,将身份证或赣通码放置在扫码区,便能实现“人证码温”验证秒完成。社区里的常住居民不需要摘口罩,也不需要拿出手机,只需在机器面前一站,就能显示本人的赣通码、体温、核酸报告和疫苗接种情况。目前这些“数字哨兵”已在多地社区陆续“上岗”,大大减轻了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适老化、便民化服务让社区隔离充满暖意。

“智能门磁”高效管控居家隔离人员。社区工作者跑楼排查,挨个敲门要求住户自觉隔离……这种“落后”的排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无法确保被隔离居民100%不出门。有了“智能门磁”这一“电子封条”,隔离对象“前脚”开门,社区“后脚”就能收到报警提醒,帮助社区和防疫管理人员对社区住户实行远程管理。“智能门磁”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报警装置,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实现“被隔离人员进出隔离场所”的实时预警功能。该产品有效解决了“人力不及、人力无法及”各项问题,实现了隔离场所“零距离、零接触”的智能化管控。

“智慧语音小助手”提升社区防疫“战斗力”。“各位小区居民,按照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请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及时录入‘即时通’纳入预管控……”这是山东东营联通为城市社区搭建的智慧语音小助手平台播出的疫情防控提醒电话。该项目通过将原有联通BPO通信产品重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5G创造性地将语音呼叫中心平台改造成BPO防疫专用语音智能小助手平台。运用语音识别技术,使得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由AI替代人工完成,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完成大量工作。平台上线以来,已发起通话136万余次,平台覆盖人群达到93.75%。

“智能云广播”在社区传递防疫最强音。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推出的“智能云广播”目前已经在彭浦新村街道内的67个小区安装了近300个音柱设备,通过它,防疫声音传递至每位居民。“云广播”不仅可以通过话筒喊话的方式发布广播内容,也可以通过APP或者小程序输入文本内容后利用AI识别转换成语音进行远程广播。“云广播”支持分域播放,不同广播内容可以分别下发不同区域、设置不同音量。相比传统方式,“云广播”更先进,能及时准确传递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信息,让社区管理工作更高效。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科技是重要支撑。在各项“黑科技”产品的助力下,社区基层疫情防控手段更加智慧和便民,登记、排查、流调、宣传等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物流无人车破解无接触精准配送难题

先将订单放入车厢内,在车门关闭后,车辆将自主行驶至社区内用户单元楼下,由驻守在楼下的志愿者从车内取出……这样的场景或将在更多社区内出现。为了释放人力、缓解社区工作者的超负荷工作压力,进一步实现“无接触配送”,无人配送车成了各地重要的抗疫科技力量。

近两年,随着无人车送货服务陆续进入外卖、快递等场景的试验场,无人配送相关产业链初步形成。除了疫情防控需要,无人配送涉及民生等重要领域,是拉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鉴于此,传统物流公司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纷纷入局研发无人配送车,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的暴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对无人配送的认知。尤其随着无人配送逐渐进入试用阶段,地方政府进一步发布具有指向性和区域性的管理方案。以北京为例,亦庄和顺义先后制定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和《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指南》,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加速无人配送大规模场景应用商业化的落地。

从技术上讲,近几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其在社区内部封闭且复杂的环境内应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同时,无人配送车因其低速、便于监管,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无人配送车代替快递摩托车、三轮车,有利于交通环境治理,消除道路与社区安全隐患。一是无人配送车体积较小,行驶速度低;二是无人配送车可以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根据无人配送车当前位置及周围环境实时动态生成可行驶路径,避开交通拥堵;在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车辆等障碍物,能够主动避障行驶,避免了逆行、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从成本角度讲,无人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商品被安全、精准、快捷、无接触地送达买主,需要科学强大的配送网络加以支撑,无人配送车正是可以实现这一过程的智能终端。记者了解到,运输和配送网络要求兼顾安全、快捷、精准和无接触,会产生巨大的固定成本,但是这种配送网络一经建成,可大大降低固定成本,当用户数量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固定成本趋向于零,也就是说,“无接触经济”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不过,虽然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宽,但无人配送的大规模落地依然面临法规标准不健全等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配送的大规模落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统筹规划无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自动驾驶技术蓬勃发展是行业大趋势,无人配送也是有望迎来爆发的赛道。而我国无人配送车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较快,这也意味着其后续应该有更大降本空间。总而言之,虽然技术和商业化进程有待优化,但是鉴于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政策、资本层面的“东风”,无人配送留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抗疫智慧应用常态化疫情防控利器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丰富的无人化、远程化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起到了降低接触频率、切断传播链条的积极作用,有效遏制了病毒的大规模传播。

近年来,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强强联合、大放异彩,以其无人化、零接触、高效率作业能力深受青睐。今年春运期间,安徽合肥南站运用智能科技手段服务春运疫情防控,由空气环境自动消毒机器人“小创”、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大白”、地面清扫消毒机器人“小德”组成防疫“天团”,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其中,空气环境自动消毒机器人“小创”自动识别路径进行喷洒消毒,相较于人工消杀作业效率得到成倍提高。

在连云港海州区新海街道矿山设计院小区内,一辆无人驾驶的“小坦克”正在开展消杀工作。只见它灵活地调整喷射角度,前进、转弯、爬坡、跨越小障碍……样样都不在话下。这辆5G消杀“小坦克”依托5G网络实时接收远程操控信号,并具备语音互动、遥控拍摄等功能,可为社区防疫提供安全高效的消杀服务。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机器人承担了多样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巡逻、送餐、引导、消毒、清废等服务。在“冰立方”,一个名叫“笨笨”的机器人执行着“全能防疫任务”。

作为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机器人,它能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在场馆里来回巡逻,测扫周边人员体温。在运动员更衣室门口,智能消毒机器人熟练地对物体进行深紫外线消毒。在面对复杂物体时,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识别其形状,还能自主规划消毒轨迹,实现高效、精准消毒。为机器人配备的准分子消毒灯能发出222纳米波长的紫外线,在不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的前提下,杀灭环境中的新冠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面对不同等级的封控政策,到医院就医不再像以往那么便利,广大群众普通的医疗需求如何满足,丰富的远程医疗应用给出了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进行新冠肺炎诊治,多省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了影像或会诊咨询平台,如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导的“新冠肺炎影像咨询平台”、海南省卫健委主导的“新冠肺炎影像咨询平台”、黑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导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咨询平台”、辽宁省卫健委主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会诊平台”等。各级平台形成了新冠肺炎“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下联动”联防联控机制。

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范围内率先上线“在线复诊”业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针对已确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开展在线复诊、慢病管理服务,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开展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家庭医生联合签约、家庭病床、家庭巡诊、网约护理等“互联网﹢”新型服务。安徽电信推出医疗影像云,为各级医院、医共体牵头单位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降低人员流动频次,减轻大型医院就诊压力。

远程应用硬核保障“宅家”生活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难、学生复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办公、远程教学成为刚需,“不出门”就能实现的在线娱乐也迎来迅猛发展。

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减少企业损失,众多企业安排员工在家远程办公,公众对远程办公的关注一度达到高潮。

阿里旗下在线办公平台钉钉在2021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对外宣布,钉钉用户数已突破5亿,拥有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超过1900万。近日,钉钉召开“科技向实·万物生长”2022钉钉发布会,会上表示,钉钉将通过“做深价值”“做强开放生态”“做好服务”,以数字技术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更多组织加速进入数字化时代。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长期来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远程办公突破时空限制,成为企业未来办公模式的必然趋势。

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全国高校战线在极短时间内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上线课程最多、覆盖人数最广的线上教学,有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也有运营商为保障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上网课,专门架设一个基站的温暖故事,不让信号不稳定成为孩子上网课的屏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依然是学生的刚需。疫情将教学场景从线下强制转换为线上,促使用户从线下向线上迁移,进而大大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据预测,202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2020年到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1.4%。

根据相关统计,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预计在疫情结束后会有所回落,但是随着平台业务的不断改进以及师资标准的越发严格,中国在线教育会逐渐渗透到各个细分市场。在线教育行业作为近年来“互联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与教学场景的融合,能够打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这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将迎来新的增长期。

疫情影响下,中国在线娱乐应用用户规模迎来阶段式增长。

“宅家”使得短视频用户规模强势增长,疫情持续影响下的2021年,用户逐渐习惯以线上方式满足个人的娱乐需求。短视频窗口越来越成为各大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入口。在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各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元化和更深层次的商业变现模式,其中直播带货已成为人们网购的重要渠道。

除短视频外,在线运动、线上医疗、在线游戏等APP使用时长和下载量都打破纪录,我国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时长大幅增长。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人每天看手机的时长达到3小时16分钟,相比2020年的2小时51分钟,同比增长14.6%。

疫情期间“宅家”不可怕,通过线上“远程”模式,工作、生活、教育、娱乐多手抓、多手硬。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很多领域疫情的冲击已转变成向前发展的机遇。(张鸣 李玥 方正梁 吴可晴)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智慧手段 消杀机器人 抗疫“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