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需科学养生 节后舌尖以平衡为先

2022-02-15 15:57:09

新春佳节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节日,五花八门的食品令人“口”不暇接。然而,大饱“口福”时,切莫忽略饮食摄取的科学原则。

节后舌尖以平衡为先

节日“漫长”的美食生活,补充了大量营养物质,表面看是件好事,因为唯有此时供给的营养才最丰富、最全面。然而,膳食营养的基本原则在于均衡,要求比例适中、摄取合理,否则就适得其反。

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摄入,不仅会影响人体正常氮平衡,产生过多含氮废物,增加肝肾负担和糖尿病及痛风发生几率,而且由于鸡鸭鱼肉等鲜美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麸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该物质进入体内后被分解为谷氨酸与酪氨酸,后者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随血液到达脑组织,可抑制脑神经生理功能,发生眩晕恶心、心慌气急、下颌颤抖等表现,即所谓“美味综合征”。脂肪食取过量,可造成人体脂质代谢紊乱,除能造成肥胖,导致高脂血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因胃排空延迟、肠蠕动受限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在大量美味佳肴进入人体之时,食盐的摄取将大增,故有“吃菜等于吃盐”之说。氯化钠在体内的超饱和状态,可致水钠潴留,并增加肾脏负担,对高血压及肾病患者极为不利。

节日期间的食谱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对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应有所限制,适当增加蔬果的摄入,不要多太吃零食。

元宵佳节的科学养生

元宵节象征家人团圆、吉祥美满,吃元宵必不可少。元宵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据测定,500克糯米含蛋白质33.5克、脂肪7克、碳水化合物381.5克、钙95克,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维生素。配上由冰糖、果料以及适当动植物油制成的馅,不仅细糯软滑、馨香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古医书载,糯米性平味甘,能补虚调血、开胃健脾、益气止泻,若配上不同的馅,则有各异的食疗养生功效。如黑芝麻滋养肝肾,益气养血;花生润肺,和胃;红豆沙利水除湿,活血排脓,解毒消肿;核桃润肺益胃,补血养神;玫瑰理气解郁,活血散瘀;莲茸养心,益肾,补脾,涩肠;冰桔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樱桃益脾胃,养肝肾,祛风除湿;枣泥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需要指出的是,元宵含糖含脂,热量较高,为减少热量摄取,可在进食半小时后,采取快走等运动方式消耗热量。

节日饮食不当,不但达不到补益身体的目的,造成营养物质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而且常常由量变到质变,导致病从口入,诱发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等。因而,对于这些失之于口的疾病,务必多多留意,以防患于未然。(宁蔚夏)

关键词: 元宵佳节 科学养生 节后舌尖 平衡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