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国首个深水浮式生产平台 他是海洋工程界创新能手

2022-03-10 15:53:17

对于李达来说,“深海一号”能源站就像他的另一个“女儿”。

李达大学毕业就坚定地选择海洋油气开发工作,在“浮托法”难题的攻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技术的再创新等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他也成长为海洋工程界有名的创新能手、浮体技术的领军人物。项目中遇到难题,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也因此,要开发国内首个深水气田陵水17-2时,时任项目经理朱海山第一时间找到他。

开发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浮式生产平台,是李达学生时代起的梦想。虽然他知道,在深水浮式生产平台研发领域自己的经验算不上丰富,但多年来他和同伴们积累的FPSO设计经验,以及对南海这片海域的了解,都给了他迎难而上的底气。

李达立即组建了浮体组,并带领大家从半潜式生产平台、单柱式平台(SPAR)、圆筒FPSO、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FLNG)等的适应性开始走上研究之路。

2015年,国际油价断崖式滑落,国内海洋工程行业的状态也比较低迷。面对这些,李达一直在思考着何种浮式平台才是中国第一个深水自营气田的最优解。

年轻的团队经验相对欠缺,而且陵水17-2气田周边只有干气输送管线可依托,油藏复杂、环境条件恶劣、水深大,再加上国内船厂码头水深有限、建造能力有限……技术难题接踵而来。面对这些“拦路虎”,李达埋头思考,终于从国内外的深水模式、国内船厂的能力出发,攻坚克难,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双重指标下,半潜式生产平台被选为1500米水深气田开发的推荐平台。

面对项目中出现的各类难题,他亲力亲为带领团队完成问题定位并寻找解决方案。

在办公室里,经常能看到他在翻阅各种资料,试图从中找出规律,他自己动手编制半潜式生产平台主尺度规划软件,一版一版地试错,从中找出最优的主尺度。

“新建一根油管线,需要增加8亿元人民币的投入,严重影响项目效益。”朱海山在一次项目讨论会上说,“如果不方便管输,能不能试着将凝析油储存在立柱里?立柱里储油没有先例,安全问题能不能解决?”

李达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他带领团队借鉴“保温瓶内胆”的理念,创新性地在平台的每个立柱内开发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成功地解决了凝析油储存的问题。(白雪平 易丛 张婧文 操秀英)

关键词: 海洋工程 创新能手 生产平台